就在國慶小長假的前一天,2017年9月30日傍晚時分,央行突發(fā)“特急文件”,核心只有四個字:定!向!降!準!
?
正當所有人還沉浸在游歷大好河山的愜意中,10月3日,香港股市在國慶之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出現了銀行股、地產股集體出現了波瀾壯闊的漲幅。
?
那么,這一輪央行是繼續(xù)走“老路子”還是玩起了“新花樣”?對樓市究竟是利空還是利好?
?
壹|NO.1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央媽的這份“國慶大禮包”——《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對普惠金融實施定向降準的通知》。
再來看一下央行迫不及待發(fā)布的通稿:
?
根據國務院部署,為支持金融機構發(fā)展普惠金融業(yè)務,聚焦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yè)貸款、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yè)主經營性貸款,以及農戶生產經營、創(chuàng)業(yè)擔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助學等貸款,人民銀行決定統(tǒng)一對上述貸款增量或余額占全部貸款增量或余額達到一定比例的商業(yè)銀行實施定向降準政策。
?
凡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 1.5%的商業(y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在人民銀行公布的基準檔基礎上下調0.5個百分點;前一年上述貸款余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0%的商業(yè)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可按累進原則在第一檔基礎上再下調1個百分點。上述措施將從2018年起實施。
?
get到重點了嗎?央媽此輪“定向降準”釋放的流動性更多、覆蓋的范圍更廣了。
?
第一,此輪定向降準力度大兩檔!兩檔!兩檔!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有機構預測,按照測算飽受估計大約可以釋放7000億的流動性。
?
第二,定向降準指定是央行對特定金融機構降低存款準備金。2014年至今,央行定向降準一共啟動了7次。
?
原來定向降準主要涉及支持小微企業(yè)貸款及農戶生產經營的商業(yè)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而現在把范圍擴大到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和創(chuàng)業(yè)擔保。
貳|NO.2
近兩天,朋友圈又開始被定向降準刷屏了。樓市多軍的士氣備受鼓舞,空軍的內心也是地動山搖了。
?
因為,每一輪定向降準的初衷都是為了解決的是小微企業(yè)的生存問題。然而,最終資金的洪流卻加速涌向了樓市。
那么,這一份”新“定向降準是否會改變歷史呢?
?
齊俊杰看財經:此次定向降準,改先付費為報銷加獎勵,之前都是指定幾個銀行,誰誰誰降準,然后你們去完成支持小微企業(yè)任務,但往往央行很受傷,這些銀行拿了錢轉手就都給了房地產,最后央行成了背鍋俠。
?
如今樓市嚴格調控,宏觀經濟去杠桿的背景下,我們之前就說,再釋放定向降準的預期確實容易引發(fā)市場混亂,所以央行把思路改了,不先給錢,而是先讓你去完成任務,最后我再給你報銷。完成好的,我再給你獎勵。
?
從2018年實施,也就是說這半年你們都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到時候拿業(yè)績來兌換。
?
定向降準的影響,這樣的報銷加獎勵的方式,比原來的先付費方式,影響要小得多。相當于這半年銀行們不但拿不到錢,還得先往里搭錢,之前大家想的是,馬上就有幾千億的資金到位,手頭立馬就寬松了,現在這個夢想破滅了,所以這半年手頭肯定會更緊張。
畢竟央行希望看到的是,錢用在刀刃上,用在實體經濟上。
?
2017年開始,初級原材料行業(yè)開始暴漲,普遍上漲60%以上。然而需求不足,原材料成本上漲無法向下傳導,制造業(yè)鏈條上的中下游小微企業(yè)或經營困難或停產關門。
?
在目前銀行銀行體系流動性整體偏緊的背景下,小微企業(yè)經營狀況不穩(wěn),融資需求易受銀行排擠,融資成本上升。定向降準對他們而言,是沖天利好。
?
謹防底下的銀行弄虛作假、虛編用途是央行接下來要做的工作重點。單據上看是把錢放給中小微企業(yè)了,支持實體經濟發(fā)展了,但這些錢轉手就從中小微企業(yè)進入房地產,這種可能也是有的。
叁|NO.3
資本都是逐利的,哪里有錢賺就流向哪里,近幾年什么東西漲價最快?無疑是房子。
?
橫在金融和實體經濟中間的就是房地產,想讓錢繞過房地產流入實體,是非常困難的。
?
因此,在央行緊急發(fā)布定向降準之前后一周內,包括西安、南昌、南寧、長沙、貴陽、桂林、寧波、福建等在內的二三線城市和省份掀起了新一輪密集調控。
數據來源于胡潤全球房價指數
此外,9月底,多地銀監(jiān)局和人民銀行分行相繼發(fā)文,要求加強個人消費貸款管理,防范信貸資金違規(guī)流入房地產市場。全國各地的銀行開始啟動再篩查程序,不符合條件者需提前還款。
多空雙方的對決即將來迎來新史無前例的正面交鋒。
?
最后我們來說一個故事:媽媽給的零花錢是買書的,熊孩子卻用來打游戲。這一次,媽媽說明年再給零花錢,孩子現在先問隔壁王叔叔借一點,如果用來買書,明年就多給一點;如果用來打游戲,明年就扣掉零花錢。
?
這一次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能是否還會流入樓市?是否還能產生之前那樣立竿見影的效果?可能不能再用昨天的眼光來看待明天的故事了。
部分內容來源:財經觀潮、劉曉博、21世紀經濟報道、廈門房地產聯合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