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房網訊 中潤廣場S公館,12月30-1月1日帶你找回記憶中的經典!
搗年糕
記得小時候,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家里都會備上幾十斤糯米和粳米,然后推上一輛雙輪車去搗年糕。去的那天還得起個大早,小編印象中,為了能在當天把年糕搗來,天還沒亮就得出門,不然就得排很久的隊,小編每回都鬧著要跟去,因為搗年糕的場面實屬壯觀,跟拍大片似的,關鍵是超熱鬧。剛出爐的年糕超級滑嫩,吃上一口,那味道,滿足,兒時的記憶頓時被拉扯了出來。
爆米筒-爆米花(需自帶大米)
一根爆米筒,橫跨了整個童年,彼時,家庭條件不好,每到有人過來炸米花,都會奔奔跳跳的要去炸。對小時候的我們來說,就是一個難得的美食,還會變著樣兒吃,最常見的就是十根手指都塞滿進去,一根一根吃完,還會在小伙伴身邊炫耀。雖說現在已經夠對這種美食不再感興趣,小時候的記憶卻是深深的印在腦海中,恍如昨日!
棉花糖
棉花糖是屬于童年獨一無二的記憶。那松松軟軟的口感,那如煙如霧的形態(tài),那雪白蓬松的模樣,無一不讓我留戀,讓我難以忘懷。小時候喜歡盯著棉花糖師傅做棉花糖,看他的腳一下下踩著,桶里便都是雪白雪白的棉花糖了,越繞越大,越繞越遠,像什么呢?既像是蠶兒吐的絲線,又像是蝴蝶窩的蛹,當然那時候我沒那么多聯想。我只是想著,馬上就可以嘗到它了!可以一點點咬上它,扯出一根根細絲,讓它們慢慢在口中融化,融成一片甜絲絲的味道。真好,想著想著,口水又要涌上來了。
捏面人
捏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制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tǒng)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
糖葫蘆
冰糖葫蘆又叫糖葫蘆,在天津又稱糖墩兒,在安徽鳳陽叫作糖球。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tǒng)小吃,它是將野果用竹簽串成串后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
吹糖人
據說,吹糖人兒的祖師爺是劉伯溫。傳說朱元璋為了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
下去,就造“功臣閣”火燒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調換服裝,從此劉伯溫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在賣糖的過程中,劉伯溫創(chuàng)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什么的,煞是可愛,小孩子爭先購買。在路上,許多人向劉伯溫請教學吹糖人兒,劉伯溫一一教會了他們。于是,這門手藝就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現在據說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2018.1.6中潤廣場·S公館樣板間閃耀開放,據開發(fā)商傳單了解,建筑面積約58-147㎡,現已開啟全城認籌中,認籌客戶優(yōu)先參觀樣板房,前100名認籌客戶,送豪華禮品一份,送完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