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舉行《中醫(y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首發(fā)儀式,確定從今年秋季開始,這套教材將出現在浙江省所有小學的五年級課堂上,這標志著我省成為全國首個將中醫(y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的省份。其實,我市有多所學校已先行一步,不僅將中草藥與課堂教學相掛鉤,而且在學校里建立中草藥基地。
學校里建起“百草園”
早在2006年,桐浦中心小學就建起了“百草園”,種植著100多種中草藥。在校園里隨便拉住一位學生詢問,他們便會如數家珍:玫瑰具有活血止痛作用,桂花具有暖胃散寒、平肝益腎之功效……
實踐活動課帶學生參觀馬嶼藍夾纈博物館;科學課與學生一起觀察板藍根的根、莖、葉,了解其作用;語文課指導學生寫板藍根的說明文;音樂課跟學生一起改編《板藍根之歌》;美術課用板藍根葉子做的染料進行扎染創(chuàng)作……該校中草藥與課程相掛鉤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
該校還組織學生上山采藥、栽培、制作標本等,把中草藥文化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fā),開展了《百草園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研究》課題實踐,匯編了一本《百草》校本教材。學校各個班級均以中草藥來命名,有班級層面的中草藥研究展示墻。目前該校正在籌建學校小型中草藥博物館——百草堂,讓中草藥與課堂、與生活融合。
在近日開展的瑞安市小學教科研管理骨干研修班活動中,該校“中草藥全課程”課題組負責人張躍和與會老師分享了《中草藥全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情況,獲得大家的肯定。
除了桐浦中心小學,我市還有不少學校建立中草藥基地,瑞安六中、碧山中學等在數年前就將中草藥與課堂教學相掛鉤。
農村學??梢砸虻刂埔宿k出特色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普及中醫(yī)藥文化知識,有助于增進青少年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與認同,有助于青少年提升健康素養(yǎng),養(yǎng)成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使中醫(yī)藥文化的精華和智慧成為他們健康行為的動力。學校今后開展這門課程,可以有平臺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中草藥、了解中草藥,進而會使用一般的中草藥,這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弘揚了中草藥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地處農村的學校,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教師的特長,挖掘當地的資源,開發(fā)出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文化。
[相關鏈接]中醫(yī)藥文化知識進小學教材
去年,浙江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啟動中醫(yī)藥文化知識進小學教材的編寫工作。該套教材由浙江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分為上、下兩冊,共36課時,每課時一個故事,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教材通過講故事傳遞中醫(yī)藥知識,展示中醫(yī)藥文化內涵。圍繞每個小故事,教材配有詳細的知識解讀、相關知識拓展和便于小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要求。目前,該教材已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下一步,浙江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將在省教育廳、財政廳的支持下,繼續(xù)編寫中醫(yī)藥知識初中、高中教材。
??